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8篇
  免费   864篇
  国内免费   810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246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1924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2221篇
内科学   336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2975篇
特种医学   1226篇
外科学   7370篇
综合类   1872篇
预防医学   426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831篇
  5篇
中国医学   407篇
肿瘤学   36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684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508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540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615篇
  2014年   1148篇
  2013年   1471篇
  2012年   954篇
  2011年   1288篇
  2010年   1034篇
  2009年   968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891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755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33篇
  1977年   46篇
  1973年   24篇
  1971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infec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s rare with less than 50 cases reported over the last 30 years. The retrospective melioidosis study at University Malaya Medical Centre has documented three cases of CNS melioidosis out of more than 160 cases of melioidosis since 1978. There were two patients with brain abscess and one with spinal epidural abscess.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were: one patient was an aboriginal farmer and the other two were diabetic. Their age ranged from 17 to 45 years. Prominent neurological features were limb weakness, cranial nerve palsy (6th and 7th) and visual disturbance. CT brain scan and MRI spine showed abscess formation, subdural collection, and spinal epidural collection, osteomyelitis of vertebra and occipital bone and also sagital sinus thrombosis. All these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drainage leading to bacteriological diagnosis as well as appropriate long-term antibiotic therapy. All had good recovery at 6 months after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72.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主要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16例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其中5例肿瘤最大径超过5cm。5例巨大肿瘤中4例位于上颈段,采用侧方改良的极外侧入路(后外侧肌间入路), 1例外院手术复发的巨大肿瘤位于中颈段,采用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后方和前方内固定加前方植骨融合;1例肿瘤椎管外部分向前方生长,采用颈前入路切除后行前方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其余1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其中1例超过中线的肿瘤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7例半椎板切除, 1例复发肿瘤原路切除,1例未切除椎板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14例,次全切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重新气管插管后逐渐恢复, 1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经穿刺置管引流数日后恢复正常。其中12例随访9-18个月,无一例复发或出现脊柱不稳定的情况。结论对于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应尽可能采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棘突、韧带、椎板以及小关节的破坏,减小创伤和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预防脊柱后凸和侧凸畸形的发生。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较小的肿瘤可以采用后正中入路半椎板开窗手术,对骨质破坏严重者需在切除肿瘤后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73.
歼击机飞行员改装体检脊柱病症的医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近几年来我院改装体检歼击机飞行员脊柱病症健康鉴定进行归纳总结。方法收集分析了261例歼击机飞行员体检和X线、CT的影像诊断资料,并对因脊柱病症体检不合格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歼击机飞行员体检中,脊柱影像诊断中以腰椎间盘突出(49例)最多,但多数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有20例因脊柱病症不合格,其中腰椎双侧峡部裂伴Ⅰ°滑脱9例,占不合格总数的45%,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外科体检中应该重点加强对脊柱的检查,影像诊断应结合症状和脊柱功能作出鉴定,必要时应作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量MP治疗组(MP组),每组10只.应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致T8脊髓损伤.MP组大鼠伤后即刻从尾静脉内注射大剂量MP(30mg/kg).损伤后24h切取损伤平面上下0.5cm的脊髓组织,进行RT-PCR反应,检测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术后24h假手术组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相对丰度分别为0.0643±0.0152、0.6413±0.1005和0.7091±0.0577;损伤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升高,分别为1.0013±0.3861、1.2187±0.2851和0.8971±0.1092,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5);MP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继续升高,分别为1.2858±0.1384、1.7122±0.1766和1.2081±0.1093,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和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邻近损伤处的脊髓组织中HSP27、FABPs及TIMP-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大剂量MP能进一步促进三个因子表达,发挥组织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后外侧融合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后外侧融合对预防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短节段固定失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本组60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A组30例均为我院收治患者,B组30例均为外院手术来我院复查的患者。A组行短节段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后外侧融合术;B组仅行短节段内固定,未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6个月,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后凸角及矢状面指数(SI),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下腰痛评分法(low back outcome score,LBOS)。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OS评分A组的优良率为73%(22/30),B组仅为43%(13/30)。结论 后外侧融合是降低内固定失败、减少纠正丢失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只行内固定而不做植骨融合明显增高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不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6.
国人上矢状窦窦腔内结构的内镜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人上矢状窦窦腔内结构,特别是纤维索和蛛网膜颗粒的完整解剖形态。方法成人头颅标本5具,去除颅盖,应用内镜观察研究上矢状窦窦腔内纤维索及蛛网膜颗粒的原始结构特征;并纵行剖开管腔,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索、蛛网膜颗粒。结果内镜下观察上矢状窦管腔内纤维索大致分3种类型:瓣膜状(47.1%)、小梁状(30.6%)、板层状(22.3%)。蛛网膜颗粒多集中于上矢状窦中段侧壁及静脉隐窝处呈指状突起突入窦腔。结论内镜较常规解剖手段可以更直观地观察上矢状窦窦腔内结构的完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7.
低剂量他克莫司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FK506)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损伤组(30只)和FK506治疗组(30只)。采用Allen’s打击法致伤大鼠T10脊髓,假手术组仅做椎板切除术。FK506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致伤后30min、6h、24h、48h、72h取伤段脊髓组织行病理观察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伤后1、3、7、14、21d行脊髓功能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结果:伤后3、7、14、21d,FK506治疗组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明显优于损伤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各时间点FK506治疗组脊髓损伤区出血坏死较损伤组轻;伤后6、24、48、72h神经细胞凋亡FK506治疗组较损伤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他克莫司(0.3mg/kg)治疗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8.
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将289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按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分为发病组和未发病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包括:性别、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肺内和泌尿系感染及使刚呼吸机。同时回顾性分析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结果:在损伤平面颈4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肺内和泌尿系感染及使用呼吸机方面。发病组与未发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本组126例患者经限制水摄入量和适量的补钠治疗。低钠症状3周内改善。24例因感染发热,水摄入量限制不严格,恢复缓慢。结论: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颈髓损伤的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肺内和泌尿系感染及使用呼吸机有关。限制水摄入量和适当补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方法:1991-2001年治疗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2例,均进行MRI检查,16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全组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为单发,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颈段8例,颈胸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圆锥马尾部位2例。MR1显示团块状短T1长T2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2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2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它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分期前路半椎体切除截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8~13岁,平均11.2岁。其中形成缺陷2例,分节缺陷6例,混合型6例。半椎体位于T53例,T2、T8、T10、T11、L1、L4各1例。胸弯12例,胸腰弯2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63°~95°,平均72.1°。胸椎后凸减小或前凸8例,胸腰段后凸4例。一期采用前路半椎体切除、多节段椎体间楔形截骨及分节不全松解;二期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维矫形固定。前后路手术均植骨,平均截骨5.5个节段。结果一期前路术后冠状面Cobb角48°~60°,平均51.5°;矫正率19.6%~37.8%,平均28.6%。二期术后冠状面Cobb角5°~45°,平均30.5°;矫正率52.6%~87.5%,平均62.5%。8例存在胸椎后凸减小或前凸的患者均恢复生理性后凸,4例胸腰段后凸患者3例达到矢状面矫正。全部病例随访8~30个月,平均12.1个月。无断钉、断棒及明显的矫正度丢失,植骨融合良好。发生并发症2例,椎弓根钉帽松动1例,T1神经根激惹1例。结论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多节段椎体间楔形截骨、分节不全松解,二期后路矫形固定及前后路植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能够达到较满意的矫形效果,适合于8~12岁的青春期前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